对话大艾机器人帅梅:外骨骼机器人让双肢截瘫患者重新行走,甚至走完了马拉松

对话大艾机器人帅梅:外骨骼机器人让双肢截瘫患者重新行走,甚至走完了马拉松

出品|搜狐科技

作者|张雅婷

在影视作品中,钢铁侠凭借钢铁机甲获得超能力。而伴随着着技术发展,“钢铁机甲”其实已经走进了现实,在医疗、军事、工业等领域应用落地。

这种形如钢铁侠战甲的“外骨骼机器人”,通过机器人感知能力和动力系统,增加人的力量,拓展能力上限,此外还能应用于医疗领域,辅助瘫痪病人行走。

帅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博士生导师、研究员,也是北航外骨骼实验室的主任。2013年,帅梅团队研制出第一代外骨骼机器人。2016年,帅梅创立大艾机器人,至今该公司已开发出六个系列、十余款外骨骼机器人产品。

对于截瘫、偏瘫、脑瘫患者来说,外骨骼机器人无疑是如同“超级英雄”的存在。大艾机器人研发的设备,能帮助他们一定程度恢复行走能力。

“现在,我们已经治疗了上万例医院不能治疗的疑难重症。”帅梅告诉搜狐科技,偏瘫患者刚刚发病就来开始用机器人的话,在两三个月内就会有很好的改变。但如果是发病两三年,或者甚至脑干出血、一步也迈不了的人,就需要更长期的康复过程,总之是越早用越好。

图片[1]-对话大艾机器人帅梅:外骨骼机器人让双肢截瘫患者重新行走,甚至走完了马拉松

“比如,我们治疗的一位来自四川的患者,丘脑出血10ml,医院诊断为终身不能行走,后来用了大艾机器人,一个星期就能自己扶着桌子走,两个月就能自己走。”

此外,还有因为高空坠落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患者,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,实现依靠自己发力独立行走,甚至还走完了全程马拉松。

据了解,当人体骨骼、肌肉的功能缺失时,外骨骼提供了如骨骼一样的支撑、像肌肉一样的驱动源,通过腿杆上绑带传递控制力,来驱动患者的下肢做出动作。

为什么通过机器人的辅助行走,中枢神经受损的偏瘫、脑瘫患者神经能被修复,病人的行走能力能得到恢复?帅梅表示,“这方面的机制和原理,我们还在研究,行业还没有达成共识。”

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,不仅让患者重新行走,还提升了现有的康复效率。以一家医院采购两台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设备来计算,每天每台设备至少可帮助16—17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。

由于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布局时间早,大艾机器人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已应用至全国的200—300家医院。以北京为例,目前已有超40家医院配备了大艾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康复设备。

并且帅梅强调,在行业来讲,大艾机器人的方案实现了临床有效性,就是指跟现有的方法比要好,达到120%以上的效果。

不过,即使外骨骼机器人的康复效果不错,但其实在国内其实普及率还不够高。帅梅表示,可能连1/10的医院都覆盖不到。

“之所以普及率较低,一方面是因为医疗立项、审批资金、招标的流程很长,另外成本也会影响一些销售,比如最贵的“万能王”产品,售价达到了100万元,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研发成本较高。”

她还提到,在资本市场,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火热度这一两年反而弱了一点,资金更多流向人形机器人,特别是涉及到具身智能相关的。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没有回复内容
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  • 波浪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